龍潭校史

  • 創立
      龍潭國小創立於日據時期,民國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成立,當時為宜蘭公學校大坡分校;因無教室,假三官廟(三皇宮)上課,招生學生一班。民國九年四月改屬四結公學校,改稱四結公學校大坡分校,增設三班;民國十年六月十二日遷入大坡路二十三號新建校舍內上課;民國十一年四月更名為四結國民學校大坡分教室;民國三十年四月,又更民為四結國民學校大坡分教場。所謂「分教場」即「分班」、「分校」。
  • 獨立
      民國三十三年獨立改為台北州宜蘭都大坡國民學校;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台灣光復,更名為台北縣礁溪鄉大坡國民學校。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十日,宜蘭設縣,再更名為宜蘭縣礁溪鄉大坡國民學校。
  • 改名
      民國四十九年八月一日,因大坡村改名為龍潭村,學校奉令改為宜蘭縣礁溪鄉龍潭國民學校。民國五十七年教育改制,延長義務教育為九年,校名正式稱為「龍潭國民小學」。
  • 成立分校
      民國五十八年四月九日報准設立匏崙分班,同年九月四日分班教室落成,正式開始上課。民國六十年八月一日匏崙分班升格為分校。
  • 申請遷校
      龍潭國小在大坡路二十三號,舊有校地僅0.7公頃,自從台旭、台化相繼在龍潭村設廠後,學生人數日增,相對的校地狹窄又受環境與發展空間的限制,學生夾在通往宜蘭市即鄉市公有墓地兩邊道路中間,時常遭受出殯行列樂團噪音干擾,影響教學頗鉅。因此地方人士及民意代表建議遷校,迭向各層長官陳情,承蒙採納,配合龍潭四城地區,實施都市計畫的機會請求在適當地點劃定文教用地,作為遷校之用。

  • 遷校籌備會
     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,政府公告:在大坡段七一六號等七筆土地內,劃定1.9568公頃做為新校用地。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七日,經各界人士推薦當屆「學生家長會」會長吳正信先生為「遷校籌備會」主任委員,並於同年八月一日召開第一次遷校協調會,邀請縣長、議員、鄉長、各級民意代表、村長、地主等五十五人參與;同年九月十四日召開「購地協調會」並邀縣府地政科、教育局、地政事務所、議員、鄉公所、地主等相關人士與會。
      鄉民代表會於七十四年四月,第十二屆十二次臨時會通過,貸款三百萬元協助收購現址用地,由鄉公所進行用地收購工作。至七十六年八月五日召開「校地取得協調會」,請議員、縣府地政科、建設局、稅捐處、地政事務所、鄉公所代表會、各籌備委員、地主、佃農、屋主等二十五人參加。

  • 正式遷校
      最初磋商結果認定建設須建通路,七十年省住都局發包興建育龍路工程,解決校地通路問題。縣政府先後完成校地徵收及核定新建校舍工程,七十八年八月設計完成,十月十六日發包,並擇於二十三日開工,至八十年五月三十一日竣工。完工後交由學校管理,並在同年六月十五日正式遷入育龍路七十一號現址上課。當年篳路藍縷、開建新校舍的過程,正式周福番校長在任的時候:當時「遷校籌備會」主委吳正信也是「龍潭九十周年校慶籌備會」主任委員。事隔二十餘年,吳主委對龍潭國小的關懷絲毫不減從不吝惜付出,對教育的熱忱,著實令人敬佩!

  • 校舍硬體改善
      正式遷校後,學校硬體建設的善仍持續進行。八十一年十二月,運動場及景觀工程完成,學生有了運動及練習田徑的空間,操場中的草皮綠化,也提供了更寬廣的視野和體能活動的場地。八十二年十月,專科教室第一期工程完工(先建第一層樓,被包含圖書室兩間、視聽教室一間),從此學校又多了圖書館與視聽教室,不管是閱讀或辦理講座,都能提供師生良好而幽靜的學習空間。八十三年十二月,專科教室第二期工程完工(加蓋了第二、三層樓,內包括:音樂教室、美勞教室、社會科教室、電腦教室、輔導室、教具室、廚房、廁所、樓梯、通廊等學校運用媒材,多元教學的設備又更上一層樓了。八十四年十二月,完成校區設施整建工程,包括運動場及景觀整建和電梯等。

  • 龍潭北管
      民國八○年代,學校在完整的遷校改建後,因為建設的完善、老師們的用心,及家長的支持下,龍潭國小的孩子允文允武:無論在北管樂、田徑、排球、游泳均有卓越的表現。例如曾經鼎盛一時的「龍潭北管樂隊」,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九月,在宜蘭永興北管樂團呂溪頭、林廷興與趙阿海等老師父的熱心指導下,有板有眼、口碑相傳,自不在話下。當時社區或機構之民俗活動,都爭相邀請北管樂學生共襄盛舉。曾經在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日,接受邀請參加國慶民間遊藝表演,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廣場壓頭陣演出;在其他大型活動表演,也廣受好評。如今時間遷移,雖然北管樂已經轉型為絲竹樂,當年的練習與演出,仍是許多年輕校友引以為傲的回憶。

  • 校舍命名
       之後,學校並透過學生參與命名活動,將教學大樓命名為「育龍樓」、專科教室命名為「才藝樓」、體育館命名為「活力館」。於是每棟大樓都有了自己的名字,硬體設備也有了更人性化的感覺。民國九十六年九月,家長會補助建置本校英文學習字牌。民國九十六年九月,總務處辦理「校園無障礙空間改善工程」完工,更落實照顧每位孩子的學習環境。由於活力館的啟用之後,學校許多社團得以有盡情揮灑的空間。